2018-10-28 14:12


  只有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理念被活在当下的人继承,让其存活在当下人的身心上,才是最稳固的保护。

  前天是万圣节,很多城市热闹喧腾,“神魔乱舞”,遍地狂欢。

  跟其他的西方节日一样,万圣节也被我们过成了狂欢购物节。然而,在这个节日上,又出现了一种声音。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人过万圣节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甚至有人危言耸听,说西方节日是对中国文化的隐形入侵。

  其实类似论调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只是针对万圣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先说文化入侵。观点想要成立,必须首先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即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造成直接的破坏。

  能成立吗?显然不能。我们并没有因为过了洋节就不过中国节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仍然深受中国人喜爱。在这些节日里,商业氛围照样火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热情只增不减。

  节日都建立在人们一定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心理基础之上,比如中国的这些传统节日表达的就是对家庭、亲情的重视,而这是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所以它们可以长盛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再说过洋节就是文化不自信。看法背后预设了一些很狭隘的东西,即文化不自信与过洋节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甚至互为充分条件。文化不自信就会过洋节,那么反过来,过洋节也可以推导出群体文化不自信。真的存在这种道理吗?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这么不自信,老是要过洋节,而不是只过自己的节日?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以中国春节在德国和法国受到的待遇进行一个对比。在法国,随着中法人员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春节习俗已经成为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据媒体报道,每到春节前夕,法国的大街小巷都会装饰一新,彩旗飞扬,并且,很重要的是,这种变化不只是出现在华人社区,法国人喜欢跟当地的中国人一起过年。

  在德国,青年人对春节热情很高,每逢春节,年轻人之间会互送中国式贺卡以表祝福。中国春节还进入了德国的小学教材。

  法德两国热情地过中国的春节,其中体现的不仅不是文化不自信,反而倒是真正的自信。一个真正自信的文化不仅不会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会开放、包容、接纳、吸收。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稍有一些文化的人都是知道的。传统文化如何保护是个重要的问题,但对外来的东西一概拒斥明显不理性。保护传统文化也不能陷入博物馆式的窠臼,只有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理念被活在当下的人继承,让其存活在当下人的身心上,才是最稳固的保护。

  朱玉(媒体人)

 作者:手机看新闻


地址:王慕石艺术馆 电话:010-86209207 邮箱:wangmushivip@163.com 2005 © 王慕石艺术馆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04932号-5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