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8 14:12


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 启动仪式
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 启动仪式

  唤醒语文的耳朵 倾听未来的声音

  未来之声,未名绽放。2016年11月8日上午,“创意写作:唤醒语文的耳朵”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隆重举行。发布会分为三个专题进行——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大赛优秀作品集《倾听未来的声音》(第3季)新书发布会、“破门越界:打开语文新空间”高峰论坛。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教授发言

  大赛评委会主席曹文轩教授出席活动现场,并宣布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正式启动。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曹卫东校长等出席活动并作发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发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发言

  国际儒联顾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孔庆东教授、邵燕君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编辑、新编语文教材编写人陈尔杰,著名作家李洱,著名作家、《人民文学》编辑徐则臣以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师生等共同出席活动现场,探讨青春文学写作和中学语文教育发展问题。

北京第二外国学院曹卫东校长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学院曹卫东校长发言

  青春如何启程?书写点亮人生

  “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受到多家国家级报刊的关注。优秀作品相继刊发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散文选刊》等报刊上,被业界称为目前国内“最好的写作大赛”,已成为青春写作潮流的风向标。本届大赛较之以往更加突出了赛事的公益性,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旨在让怀有写作梦想的中学生都能够平等参与,激励青少年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倾力打造全球最大的青少年公益写作平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发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发言

  启动仪式上,大赛评委会主席曹文轩教授作热情洋溢的启动发言。曹文轩教授指出:一个写作者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断对存在有所发现。倘若作品是陈词滥调的,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他希望该赛事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写作热情,使他们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拥有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感应世界的独特感觉、揣摩世界的独特思维。这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益,也是对中国教育的一份特别贡献。

  大赛组委会正式公布了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中英文初赛的命题,并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和阳光汉华国际教育学术总监David Jacobs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解题。

  中文命题是两道开放性命题,参赛者任选一题:

  题目1:请以“到世界去”为题,创作一篇3000字以内的作品,文体不限。

  题目2:著名诗人北岛《生活》一诗只有一个字:“网”。 “网”的含义十分丰富,蛛网、渔网、法网……而今网络的普及不断改变着“网”的内涵,从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网友、网红、网文……请以“网”为核心元素,展开联想和思考,创作一篇3000字以内的作品,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英文大赛同样给出两道开放性命题,要求不超过800个单词。

  题目1: The world in a drop of water.

  题目2: Write a scene that takes place immediately after a tragedy. Don't mention the tragedy.

  从即日起全国中学生可以通过大赛网站报名参赛。大赛具体赛程及奖励情况可登录大赛官网查阅。

  青春如何发声?倾听未来的声音

《倾听未来的声音》(第3季)新书发布
《倾听未来的声音》(第3季)新书发布

  在大赛优秀作品集《倾听未来的声音》(第3季)新书发布会上,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博士介绍说,该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主编,收入2016第三届大赛优秀作品五十篇,充分体现出青少年奇崛的想象力、精妙的构思能力以及大胆独特的表达方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下青少年创意写作的风貌。

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博士发言
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博士发言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倾听未来的声音》一书让人感受到青少年心灵中所蕴藏的生机勃发、魅力无限的世界图景,令人赞叹不已。该书是大赛的优秀作品集,大赛的评委都是享誉全国的学者、批评家、作家和文学杂志编辑,决定了入选作品的质量和水准。正如谢冕教授指出的,“写作永远是绿色的,是属于春天的。写作不是鹦鹉学舌。它是充满创造的,最终表达的是人的自由的心灵。”《倾听未来的声音》正是这种自由心灵的集中展现,处处可见青少年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95后’‘00后’后生可畏。中国文学,后继有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发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发言

  本书的命名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孙民乐认为该书的出版是一种文化表意实践。“这种文化表意实践,更能让年轻的一代越过很多门槛,不然都是上一代在那儿发布作文应该怎么写,都是上一代讲述这个世界的故事。现在让更年轻的一代,让他们来讲述这个世界。”第三届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吴宛谕对此深有感触:“北大培文杯让我用不同的视角和多维度地思考问题、看待文学作品,并尝试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学着发现自己文字中的美,这些给我以成就感,并引发了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长期以来,青春、武侠、科幻等文类一直得不到重视。而今传统纯文学写作面临自身不断窄化的危险,特别是面对新媒体浪潮的冲击,“青春的声音”应该重新被发掘。《倾听未来的声音》一书不仅仅让我们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从更重要的程度上说它有助于激活汉语的表达活力,为传统写作注入新鲜血液。“谁能说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不会是明日的世界?”《倾听未来的声音》的责任编辑之一张辉博士认为,“在这种追问里,我们能听出太多的蕴含——青春期成长的委屈、不能吐露心声的郁闷以及内心对未来的向往,乃至正在成长的、还有些左顾右盼、欲说还留的自信。”他们的故事并不完美,但文学的种种可能性都能在他们的作品里看到端倪,其间蕴藏着未来的丰富远景。

  破门越界:打开语文新空间

  如何用创意唤醒语文的耳朵?在高峰论坛环节,与会代表们针对议题“新媒体时代的‘95后’写作”和“破门越界:打开语文新空间”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内容涉及创意写作、青少年写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双语写作等热点问题。与会嘉宾既有温儒敏、孔庆东、孙郁这样的资深学者,也有当今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评论家,更有教育一线辛勤耕耘的校长、老师,这就使得论坛讨论内容更加丰富,所涉话题更加全面。

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青少年,长期受制于学校作文教育的统一规范,写作中那些旁逸斜出、枝枝蔓蔓的东西经常被修剪干净,就容易落入模式化的陷阱,语言面貌也容易千人一面。这个时候,就特别要强调创意之于写作的价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特别强调,培养语文素养和“拿高分”并不是矛盾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语文生活”和语文“圈子”,包括他们的课外“闲书”的阅读、上网、写博客、QQ聊天等等。我们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

  “教育的变革是缓慢的,我们必须加强反思的力度,加快前进的步伐。当中学生有了那么多的知识和思考,已经俱怀了相当高度的视野与站位,我们是否调整好了迎接新一代的姿态?”景山学校的周群老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编辑、新编语文教材编写者之一陈尔杰博士所说:“写作不应被用来和社会交换,与世俗谈判,而是忠实地记录时代,反思自我。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成章老师认为,打开语文的新空间可以让学生们从现行语文的无感和疲惫中解放出来,从而重新领略语言文字的美感,培育良好的阅读趣味,最终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格局、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正像曹文轩教授所言:“让青少年爱上写作,这是对中国教育的特别贡献。”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强,无论是高校、中学,还是学生、家长都意识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性。这样的论坛,使高校、中学、学生互相深入了解,有助于改革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有助于将“新语文”从观念落实到实处,最终使学生真正受益。在教育壁垒严重的今天,这样的讨论无疑是实验性的、前沿性的。

 作者:手机看新闻


地址:王慕石艺术馆 电话:010-86209207 邮箱:wangmushivip@163.com 2005 © 王慕石艺术馆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04932号-5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860号